中医的道与术

从中医讲道与术

道可道,非常道!道德经的第一句话,揭示的就是道与术的关系!

“道“是大“道“,但“道出“的道,则变成了术。

这第一句,是道与术的本质关系,又是无奈。因为,如果不说这句话,道德经里的很多内容,是可以拿来反证和攻击道德经的。 中医是基于经验的医学。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,人们通过经验,知道用一些手段(针,灸)和动,植物能缓解和治疗病症,但是只知其“然“,不知其所以“然“,都是基于“朴素“的经验 在探索“所以然“的过程中,同样“朴素“的哲学,包括阴阳,五行,被引入中医 在过去“朴素认知“的条件下,促进了中医的系统化,理论化。

但是,同样出现了道与术的矛盾。 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 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,与现在的金木水火土不是一个意义。中医的心与肾与解剖学的心与肾也不一致 五行的金土水火土,代表了古代人心目中宇宙构成的五种“气“质 五行的相生相克,重在相生相克之“道“,而到术的层面,五,是一个虚数。 对具体事情,就不一定是五了,可能是三(石头剪刀布),七,也可能是任意数字!! 所以,到了术的层面,可能因为执着于数字,而变牵强

中医落到具体救人,也是术,硬划出五脏五腑五谷,就牵强了!
中医之困,也在这里。现在的中医从业者,往往因为对新知识的抗拒和恐惧,跳不出“朴素“的传统中医体系框架,使得中医在巨大利益支撑的西医的挤压下,没了生存空间,如果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中医的“所以然“,其实是很容易的。银杏因其中的类黄酮,其穿透力强,与过氧化脂质作用,所以对微细血管症状有效。肝是身体的化学合成和反应中心,所以含有大量有益成份,吃动物肝能补充很多东西,包括有益的,但同时也有大量有害的,如果把传统中医与现代营养医学结合,形成现代的科学的中医,中医才能也必然能大放异彩,成为未来三大健康支柱的要素之一(1基于对抗的西医药物医学,2基于身体自构建,自防御,自修复三大功能的现代中医营养学,3辅助医疗手段:手术,功夫,针灸,按摩,运动,理疗,心理……)

从中医看道与术:

1.在一定阶段,道术相益

2.道的过时,让术也失去生命

3.以术养道,以道养术,道术要齐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