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是潜在科学
《老子》一书的内容,从现代科学发展的现状看,还不能够完全证实老子所言,这是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老子所说的那一步。因此,可以说《老子》是潜在的科学。 不是所谓的科学,从最广泛意义上讲,是指导人与外部事物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,通常首先是指导人与自然界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。对于科学,应该历史地、辩证地来看。
从历史上看,科学是由从唯物到唯心、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。科学,分为三类:一是博物科学。从远古开始,人类就开始辨认周围的动物、植物,哪些是有害的,哪些是有益的,哪些是有毒的,哪些有药用,哪些是可以吃的,哪些动物可以用来驯化,哪些动物是驯化不了的、肯定是有害的等等。从中可以看出,具有功利性,也具有精神性,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渠道。因此,领悟自然,沟通自然,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最原始的动机。二是理性科学。是单纯通过头脑中的思维与思辨,构造一套逻辑严密的推理体系,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,讲理、推理是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恰当方式,唯有通过数学才能知道理念世界的存在,而且超越于我们此岸世界。因此,内在性、纯粹性和批判性是理性科学的基本特征。三是近代科学。也叫数理实验科学,必须是可以量化的,可以进行计算的,可以预测的,因而可以控制的;必须能够诉诸实验,实验牵扯到实验设计、预测以及数据的可重复性等等,在其背后隐含着一套数理结构。数理实验传统是近代科学的主流,也是当今能够接受的科学的标准。
从辩证上看,近代科学也不是尽善尽美,其负面影响众人皆知。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、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和依赖导致的风险已经显现。考察近代科学不难发现,以功利为出发点,以人类为中心,以“我思”为价值原点。近代科学,说到底就是主体意志的开发,主体意志的展示,主体意志的实现,其形而上学基础是控制自然、征服自然、改造自然。但是,我们今天知道,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,就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。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已经使人类家园呈现出破败迹象。在生命科学领域,人类目前对自然界隐藏着的决定论的规律没有足够的洞察,对生命系统的了解仅仅是皮毛,它后面所蕴含的无限复杂的关系还不为人知。这是近代数理实验型科学所遭遇的极限。 人在地球上仅仅是一个很渺小的物种,它属于大地,属于自然。人生的使命,在于意识到这种归属。老子所言,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回归自然的大道。老子所言,正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最佳方法,并且也是要通过修道来实证的。
(摘自中国道学文化网)